香港有个很奇特的想象,无论走到哪儿,人们总能在附近看到一间天后庙。天后究竟是怎样的神明呢?香港为什么会建起那么多天后庙呢?接下来,就让我们走进遍布大街小巷的天后庙,一起去了解天后的故事。
在去年10月9日的节目中,我们提到过位于铜锣湾的天后庙。这座天后庙建于1747年,距今已经有270年的历史了。如今的天后地区,以及港岛线“天后站”均是由此得名。港人所敬的天后,其实就是“妈祖”。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、遍及东亚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。她的影响力由福建湄洲传播开来,历经千百年,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,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。
妈祖姓林,民间传说她出生时不哭不闹,因而取名为默,小名默娘。生长在福建沿海的默娘从小练就一身好水性,驾船如飞。大海深不可测,风浪无情,渔民出海频频遇险。默娘便自愿承担起海上救援任务,哪里有呼救,那里就出现默娘的身影,年复一年救起无数渔民。传说有次深夜狂风大作,黑浪滔天,海上的船只无法进港,得讯后的默娘情急中将自己家的房屋点燃了,让熊熊大火为船只引航。默娘28岁时,家中父亲和兄长驾船驶至闽江口海域,突遇巨风大浪,船毁人溺,默娘得知后只身入海拯救父兄,不幸罹难。消息传来,乡亲们悲痛欲绝,谁都不信她真的没了,更愿意相信28岁的林默娘羽化升天,成了海神,永远护佑他们平安顺利。在福建地区,“妈祖”是对女性祖先的尊称。于是自北宋开始,林默娘就以“妈祖”的身份被官方神格化,正式建庙受众人膜拜。
妈祖在香港皆称天后,但香港的不少渔民则称其为“阿妈”。香港各地皆有天后庙,其中以赤柱天后庙在香港岛历史最悠久,每年都有不少市民聚集进香。香港境内各天后庙,常以“漂浮之说”立庙。也就是说,只要在海岸边拾到天后神主牌、木像等跟天后有关的物品,人们便会就地立庙,奉为神明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香港遍地都是天后庙。大家还记得铜锣湾天后庙的来历吗?这座庙的建立就是源自“漂浮之说”。清朝初年的一场大雨,把一个红香炉冲到了现今的铜锣湾,当地乡民和渔民认为是天后娘娘显灵,便就地建庙,也就成了现在的铜锣湾天后庙。
天后是香港目前最多人信奉的传统神明。每当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天后诞,全港各区的大小天后庙都会举行不同型式的庆祝活动,其中又以元朗十八乡天后庙的祝贺活动最为著名。舞龙舞狮是开场戏,花车花炮是例牌,压轴好戏是规模巨大的天后会景巡游,每年都有二十多队巡游对伍齐上阵,彩带飞舞,锣鼓喧天。天后出巡仪式一直保留着自古以来的传统,有人身穿清兵装,有人头戴原居民竹笠,张开罗伞举着“天后元君”、“肃静回避”、“污秽勿近”等巡牌,极为热闹。除了声势浩大的元朗十八乡天后庙庆祝活动,蒲台岛举办的天后诞庙会也十分有趣。蒲台岛天后庙至今还有抢花炮的习俗,炮声一落,大家便争前恐后地上前抢头彩。此外,还有赛龙舟和神功戏等传统活动,也非常值得前往观看。
本文源于互联网或妈祖弟子编辑整理发布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删除!